“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生态城市”网络互动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环保部、国家旅游局指导,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根据“2013中国城市榜”的推荐标准,专家评议团通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共同提名20座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入围,分别是:威海、烟台、承德、盘锦、额尔古纳、厦门、贵阳、扬州、中山、惠州、普洱、鹰潭、五大连池、西昌、林芝、湖州、海宁、资兴、北海和保亭。
参考阅读:
“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评选规则:
1、有效的生态资源保护
在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按照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办事,将构成城市综合体的土地、人口、能源、自然山体和水域、动植物、人文历史遗产等资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方针贯穿于城市整体生态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2、宜居的生态文明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强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要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知足常乐”等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文化传统,使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变成人人的自觉行动。二是从细微之处做起,培养科学的生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三是从儿童抓起,搞好生态文化教育。使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生态文化、观念、意识渗入其骨髓,科学的生态行为方式内化为其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培养造就成千上万的生态公民。
3、独特的生态产业模式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生态产业注重改变生产工艺,合理选择生产模式。循环生产模式能使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结合;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的方法。
4、蓬勃的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确保旅游资源和人类生活、居住环境的优良。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应与后代人相平等,在此过程中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