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南宁十佳旅行社
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
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联系方式
热门旅游目的地
首页 -> 旅游攻略 -> 看赣渝“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之花开遍小山村
看赣渝“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之花开遍小山村
文章来源:    文章编辑: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     发布时间:2010-10-25 11:27:28    浏览:
收藏该页面  打印该页面
分享到:
文章导读:
色旅游不仅富裕了西柏坡,还让整个平山县人气大增。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时,西柏坡周边的许多小山村,也借此机会搞起了自己的旅游业。

  “红色”之花开遍小山村
  巍峨的太行山是革命老区的天然屏障,然而,同样是由于位处偏远山区,西柏坡乃至整个平山县,多年来又一直是一个贫困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西柏坡村,人均耕地不足0.3亩,年人均收入一度不到200元,村民依赖国家“输血”救济维持生活。老区的百姓在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之后,该如何走向温饱和富裕?
  伴随着时间推移,西柏坡的红色历史、红色资源逐渐变成了宝贵的财富,1978年对外开放的西柏坡纪念馆更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熙来攘往的游客。西柏坡人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饭碗”。
  70岁的村民韩花珍是村里最早的“生意人”。十几年前,韩花珍从一只大公鸡起家,用卖鸡钱买了一套茶具,从卖茶水卖鸡蛋,到承包旅馆饭店,一步步走上致富之路。2002年,她拆除了自家的旧宅院,投资几十万元建起了一栋1290平方米的小楼,开办了家庭招待所,年收入10多万元,原本以为还要好几年才能还上的贷款,如今已经提前还清。
  鸡生蛋蛋生鸡,韩大妈积少成多、勤劳致富的故事代表了大多数西柏坡村民所走过的致富之路,演绎了老区百姓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也见证了西柏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如今,西柏坡全村67户人家有30余户建起了家庭旅馆和个体饭店,20多户人家在村边路口、纪念馆旁摆起了摊位,还有部分农民从事旅游照相和水上娱乐等旅游项目,旅游从业家庭占全村总户数的95%以上。走进西柏坡,从纪念馆到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红色是最显著夺目的颜色。“翻身不忘毛主席,解放不忘共产党”,类似这样的对联在西柏坡举头可见,家家户户将毛主席像挂在最当眼的位置。当近年来红色旅游和农家乐相生相伴的现象刚刚开始广泛出现时,在西柏坡,红色之花早已开遍全村。


  一花引得百花开
  红色旅游不仅富裕了西柏坡,还让整个平山县人气大增。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时,西柏坡周边的许多小山村,也借此机会搞起了自己的旅游业。
  平山县驼梁景区所在地前大地村,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原因,只能种植土豆和玉米,再加上交通不便,农产品不好卖出,村民收入很低,一年连白面都难得吃上几顿。1998年以来,驼梁景区以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为龙头,大力开发当地自然生态景区,打造“西柏坡-驼梁-五台山”旅游线路,如今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景区的带动下,全村90%以上的农户办起了家庭旅馆,自产土豆、笨鸡蛋的价格也翻了几倍。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
  据西柏坡35公里的天桂山脚下的燕尾庄、燕尾沟,在天桂山景区开发前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民完全靠天吃饭,甚至连新年到了都不知道,也要听周边村放炮才知道过年。天桂山旅游开发后,通村道路不断拓宽改善,打通了村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为村民就业提供了方便和机会。如今,通过景区打工和从事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挣到钱了。
  伴随着西柏坡红色旅游的日益火爆,这几年,平山县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0亿多元,全县旅游已涉及10个乡镇200多个村。
  众多的游客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了餐饮、客运、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让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迅猛发展的旅游业还成了平山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和名片。近年来,平山县共吸收项目投资20多亿元,县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反哺老区,反哺农村
  进入西柏坡之时,同行的一位记者说,前些年他来时,这里还是满眼的荒山土路。然而,此番前来,汽车行驶在蜿蜒而平坦的公路上,两旁是绿意盎然的群山。“爱护老区公路”、“绿化荒山”等路旁标语牌不时映入眼帘,可见老区对这些变化的珍视。
  这些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各方面投入,得益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据介绍,仅驼梁景区的道路建设,各级财政就先后投入了两三千万元,而这条路也给景区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从2000年开始,平山县还连续七年实行了封山育林,进行山区绿化,并在总长300多公里的6条旅游路上栽植树木200多万株,建成了绿色通道。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平山县的各景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资金注入。为了推动老区经济发展,西柏坡纪念馆还投资100多万元为当地的农民建设致富设施,并将馆区内的纪念品经销点交给农民无偿使用。
  “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破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反映三大战役期间百姓支援前线的歌谣,西柏坡人耳熟能详。1947年,正是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而也赢得了最广大农民的拥护,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正是千千万万的农民,用镰刀锄头保证了前线的供给,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了全中国的解放。
  共和国不能忘记广大的农村,就如同不能忘记西柏坡。伴随着红色旅游如火如荼地开展,平山等革命老区期待经济更加繁荣;而伴随着国家反哺农村的力度不断加大,千千万万的农村,也期待着更红火的明天。    

  红岩联线年创效益逾千万调查

  编者按:红色旅游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但是,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叫好不叫座”,少数景点甚至“赔本赚吆喝”。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难道真的就不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吗?红岩联线的成功探索给了我们正面回答:只要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只要认真地研究市场、抓住热点,只要打破分割、进行优势重组,就能使红色旅游大上一个台阶。

  当国内三千多革命纪念馆多数还在为“门庭冷落”而四处争取财政拨款时,以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红岩革命纪念馆为依托的“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却依靠全新的市场意识,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观众年平均参观人次200多万、年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这些令人惊讶的数据都印证着革命文化产业的成功之路,以及红岩联线打造红色文化管理集团的有益探索。

        从门可罗雀到红遍全国,新面孔赢得观众

  在歌乐山白公馆监狱牢房里,疯老头华子良夜扫庭院、女共产党员怒斥叛徒、江姐英勇就义、革命先烈用红色被面和草纸绣成五星红旗……这是全国首部现场情景剧《生命作证——风雨歌乐山》中的场景,它每晚都在50多年前的真实地点,再现当时情景。“夜游”以独特的魅力被许多单位定为重要的组织活动形式,外地旅游团队也常将其作为首选。

  红岩革命纪念馆大型艺术景观《红岩启示录》,投资500多万元、占地200多平方米。建成后,游客增加20%以上。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及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说,虽然纪念馆展示的是历史,但要让现代人从历史中找到共鸣,必须不断寻找新形式,利用有效艺术形式把革命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外化出来。

  当革命遗址创新打造基本完成时,红岩人思考如何将星罗棋布于重庆市区的遗址串联起来,于是开发出包括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新华日报旧址、曾家岩周恩来住所、桂园张自忠公馆等参观点的“红岩文化一日游”旅游线路,成为“魅力重庆游”重要线路。

  随着网络、数字时代的来临,红岩联线开始了打造“数字红岩”之路。在2000年开通的“不朽红岩”网站,人们可通过网络远程参观红岩文化景点,甚至在网上留言和开设论坛;红岩联线今后还将陆续推出以红岩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原型的一系列动画和互动娱乐等项目。有关专家认为,革命文化纪念馆不能无视“网络时代”这一现实,对以网络为重要信息来源的青少年,红色文化上网既为大家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络空间,又能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从“散兵游勇”到“连锁经营”,打造红色文化管理集团

  条块分割、相互阻隔是阻碍我国文博行业发展、生存的根本。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在早期未整合之时也出现过各自为政现象,发展较慢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年接待量30多万人次,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却有几百万人次。红岩联线整合两馆的资金、技术等资源,联合开发新项目,共享游客源,使红岩革命纪念馆年接待量翻一倍。

  陈独秀故居、刘伯承纪念馆、赵世炎故居等众多纪念馆位于重庆,却一直“深藏闺中”。红岩联线以红岩精神为主线,通过“连锁经营”,辐射带动使得这些革命文化革故鼎新。

  红岩联线在重庆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吸引着全国各地革命文化单位纷至沓来。反映新疆建设兵团50年戍边屯垦历史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大型展览、江西上饶集中营、四川万源红军纪念馆等项目接踵而至。原来陈列展览对外设计制作一年大概创收30万元,成立红岩联线后,六个月就达到81万元,职工个人收入增加了1.5至2.5倍。

  重庆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红岩联线长远的目标是打造成中国的“红色文化管理集团”,依托两馆资源,按照现有的管理经营模式,面向市场扩大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的双赢。

  从“文件观众”到“市场观众”,新理念征服市场

  歌乐山、红岩两个革命纪念馆至今共接待中外参观者2654.5万人次,而国内其他革命纪念馆多数年接待量只有万人左右。

  “红岩联线”征服市场的第一招是了解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红岩人先后投资10多万元,在各景区进行大规模游客问卷调查,从10万多份问卷中分析新时期市场需求,三次调整纪念馆陈列内容和形式。

  厉华说:“革命文化纪念馆如今面对的不再是靠发一张红头文件就来的‘文件观众’,而是有自己选择的‘市场观众’。革命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抓住市场热点,服务社会。”“红岩联线”运用现代市场的眼光,细分观众群,培养潜在观众。青少年最需要通过了解革命先烈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红岩联线便锁定学校,通过举行红岩班队创建、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万户家庭祭英烈和评选红岩好少年、红岩好教师等主题活动,不仅使得红岩精神深入人心,而且通过学生学校影响家长和社会,为纪念馆培养了大量稳定观众源。在重庆40个区县建立红岩文化室是培养潜在市场的创举。首个红岩文化室在长寿区建成后短短4个月内,学生参观人数达5万人次。据分析,区县红岩文化室观众中至少有15%会到重庆市区亲自参观。

  跳出红岩—抓住市场热点—发展革命文化事业,是红岩人与时俱进的表现。《孔繁森纪念展》、老山自卫反击战展、学习十五大精神展、澳门基本法图片展、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图片展等一大批应时而生的项目,由于与市场热点完美结合,都大获成功。

 免费开放,“少了门票”却“多了服务”

    2008年3月,红岩联线的14个红色旅游景点免费开放,门票不收了,服务却更多了。

    厉华介绍,免费开放后增设了很多针对游客的人性化服务设施和内容,如游客休息室、存包处、医疗室、免费饮水机、手机充电处、专家咨询台和各种参观提示标识等服务设施,同时组建了党员义务岗和红岩志愿者,在景区免费为游客服务。景点每天7个正点时间推出免费解说,由景区讲解员轮流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如果游客出现拥堵,景区安排了专门车辆负责免费将游客疏散到其他景点,保证参观质量。

    尽管进入了免费开放时代,红岩联线仍不断推陈出新,景区新增了4个特色展览和电子阅览室,相关文物和史料也得到大量丰富。

    在不朽的红岩网站上,海内外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史料图片和网络视频了解和参观红色景点,还可参与论坛、网络祭扫等活动,也能通过网站直接购买红岩相关的图书、音像制品、明信片等旅游产品。截至2010年1月9日,网祭扫人数已近420万人次。

    “实时参观统计”显示,尽管并非旅游旺季,但红岩联线下属红色旅游景点每天游客接待量都在1.5万人次左右,实时更新的“观众参观留言”上海内外游客的参观留言也令人十分感动。“每日英烈”栏目则每天更新介绍红岩英烈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收藏该页面  打印该页面
分享到:
联系方式
旅游电话: 0771-2808233
旅游电话: 0771-2843309
旅游电话: 0771-2819966
梁乐勤:13377008365
陈媛怡:13377189021
覃群媛:13377179152
罗玉连:18977783630
旅游交流群:252617735
办公地址: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新民路40号广西旅游大院查看地图
以上手机号码即为微信号
热门线路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英才招聘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旅游问答 | 营业执照
广西旅行社旅游咨询 电话:0771-2808233 2843309 2819966 13387712006(投诉热线24小时服务)
办公地址: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新民路40号广西旅游大院(查看地图)   交换链接请联系QQ:1300020113
版权所有 :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南宁旅行社)Copyright 2010 -2016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桂ICP备10004884号-12